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参加完“9·3阅兵”并与中国领导人进行系列会见后,普京于9月3日晚从北京直飞海参崴,参加4日在那里开幕的俄罗斯第一届“东方论坛”。
     余音绕梁、余温在手。在“热签约”之后,有人对中俄经贸现状进行了“冷观察”。这些“冷言冷语”可能不好听,但也算是另一种声音吧!兼听则明……
    原俄驻华商务代表、现俄罗斯储蓄银行驻华首席代表奇普拉科夫在评价普京此次北京之行时说,“今年是中俄经贸关系近5年来最困难的一年。有些像2009年危机时期,双边经贸额有明显下降趋势。俄罗斯已从中国第九大贸易伙伴国跌至第15位。此现状是两国经济现状的反映,有其客观原因:一是俄罗斯自身经济形势的恶化,包括卢布汇率下跌、石油价格下滑和西方国家的制裁;二是中国经济增速放缓和结构调整。”
     但奇普拉科夫称上述原因其实都是表面原因。还有些原因一直存在,并不是今天才有的。他分析,中俄经贸这几年的发展有些踉踉跄跄,“只靠一支腿支撑”。中国对俄出口在稳步增长,但俄对华出口从2012年下半年至2013年底一直是下滑,而那时油价还在高位,美欧还没对俄实施制裁。2013年,俄对华出口减少10.3%。2014年,俄对华石油出口增长了36%,达到3110万吨,但由于原油价格大幅下滑,这一举动对中俄经贸额的拉升作用很有限。
     奇普拉科夫回忆称,中俄经贸合作经历了2009年的“震荡”后,迅速恢复至高速增长状态:2010年涨幅为43.1%,2011年涨幅为42.7%。在这个基础之上,中俄两国确定了双边经贸额在2015年达到1000亿美元、2020年达到2000亿美元的目标。但2012年至2014年,中俄经贸额增速明显放缓,2012年增幅为11.2%、2013年增幅为1.1%。2012年和2013年两年期间,中俄经贸额接近900亿美元,但并非跨越900亿美元。2014年,中俄经贸额增长了6.8%,达到952.8亿美元。
     他认为,很难预测中俄经贸何时能走出“相对困难时期”。他认为,与2009年中国政府大举投资不同,中国经济正处于“新常态”,而中俄经贸增长的“新增长点”尚未找到。不过,奇普拉科夫强调,“尽管中俄经贸存在复杂性,但仍保持潜能,双边经贸关系远未到所谓的灾难程度。”他预计,今年中俄经贸额约在700-750亿美元,不大可能达到两国元首此前确定的1000亿美元的目标。
    他还认为,“中俄之间的经贸协议签署得有些着急,一些协议是意向性和礼宾性的。实践表明,在最好的情况下,10个协议中最终只有1-2个能变成合同。”(我查了查俄总统网站,普京此次访华期间,中俄签署的17份文件中,有11个“协议”、5个“备忘录”、1个“合同”)
    此外,俄自然资源部部长在4日召开的俄罗斯“东方论坛”上回答“中俄在谈判最后阶段为何总要拖这么长时间”的问题时说,“双方都很小心。”看来,中俄也都在且行且珍惜、且行且算计。而这种算计没什么不好,谁都不想做亏本的买卖!常言道,“亲兄弟,明算账”吗!

可谓是:

笑展诸协议,半是余温半是情。不辨坠欢新约,是人间滋味。几年遥望一千亿,匆匆紧行事。独自向东海参崴,望红尘一骑。
中俄经贸“热签约”后的“冷观察”

0

话题:



0

推荐

关健斌

关健斌

178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中国青年报》记者

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