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新传媒 财新传媒

阅读:0
听报道

    5月12日,俄总统官方网站发布消息称:“普京总统在位于索契的总统官邸会见了美国国务卿克里,双方就所有关键性问题特别是乌克兰问题交换了意见。俄方就乌克兰危机的原因等问题给出自己的评价,并在会见中强调,俄方希望明斯克协议得以彻底执行,并将为此作出努力。此外,两方讨论了叙利亚、伊核和朝核问题,以及打击国际恐怖主义问题。”
    俄总统外事助理乌沙科夫事后证实,奥巴马对普京接见克里的举动十分关注,并支持这一安排。会见期间,克里向普京转达了奥巴马的口头问候。他披露,普京与克里的一部分会谈是以非正式形式进行的,普京还建议克里品尝克拉斯诺达尔的红酒。
    这是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克里首次访问俄罗斯,普京与克里上次见面还是2013年5月7日。因此,无论结果如何,此次会见都有一定的意义。其实,乌克兰危机爆发以来,俄美虽然从“口水战”打到“制裁战”,但双方的联系却一直没有停过。仅2014年一年,克里与俄罗斯外长拉夫罗夫就进行过近50次的电话交流,普京与奥巴马也通过不下10次的电话。可以说,“电话煲外交”是乌克兰危机后俄美外交的“重要方式”。据俄《生意人报》透露,一年来,克里至少有六七次表示想访问俄罗斯,并与拉夫罗夫和普京会见。虽然俄方一次也没有回绝,但克里还是始终未能访俄。俄《专家》周刊就此披露称,美方其实是想与俄进行秘密会谈,但克里姆林宫并不想秘密会谈,而是一直强调要谈就公开谈。
    据俄媒体报道,普京与克里的会谈持续了近4个小时。乌沙科夫称,会谈是“开放而成功的”,充满善意而富有成效的。在与普京会见前,克里还与拉夫罗夫进行了会谈。会谈前,拉夫罗夫还向克里赠送了一篮子土豆和一篮子西红柿,以及一件印有二战胜利日标志的T恤衫。据悉,这是对克里2014年1月在巴黎就叙利亚问题进行谈判时送给拉夫罗夫两个爱达荷州土豆的回赠。美国《外交政策》双月刊网站抓住这一细节分析称,无论是什么形式的外交,哪怕是土豆外交,也胜过外交的缺位。
    对于克里的到访,更多的俄媒体和分析家把其理解为“普京的外交胜利”。俄《专家》周刊网站称:“此访不单纯是礼节性拜访,克里访俄本身就已经是俄罗斯外交的重大胜利了。”此分析称,近几个月,在西方大国中,只有英国领导人没有到访过俄罗斯,这表明俄已“不再被绝对孤立”,莫斯科已成功迫使华盛顿接受了俄方设置的会谈方式。而俄外交和国防政策委员会主席团主席卢基扬诺夫说:“克里的访问只证明了一点,即俄罗斯与美国无法躲避彼此。”
    美国政治学家保罗·克雷格·罗伯茨也认为,在红场阅兵后,美国才回过神来,意识到自己对俄罗斯的孤立政策并未取得成功。他称:“华盛顿派克里访问俄罗斯的身份是‘请求者’,希望与俄一起落实解决乌克兰危机的方案,这让普京感觉到有面子。无论是奥巴马,还是卡梅伦都不得不从妖魔化普京转而与普京合作。”英国《Politics First》杂志主编马库斯·帕帕多普洛斯认为,美国外交代表团在索契的出现表明,美国承认制裁政策失败,准备倾听莫斯科在关键对外政治问题上的立场。
    但俄美关系是否会因此立马就“破冰”了?俄分析家认为,普京与克里的会谈并未取得任何实质性突破,只是发出了两国相互理解的第一个信号。乌沙科夫也解释:“当然,这不是突破。但这却是两国共同发生的第一个信号,即两个重要的大国应该回归到正常的合作状态。”克里也表示:“这是一个重要的访问,它是在一个重要的时刻成行的。我们没有期待在这次会见中一定会取得什么突破,但希望就具体问题找到一些解决方案。我们与俄罗斯领导人的会谈,有利于我们推动解决许多复杂的问题。”
    虽然美国一些媒体对美俄关系表现出了乐观,认为普京和奥巴马最早将于今年秋天举行会见。但俄国际问题专家乌特金却认为,尽管俄美双方所有会谈者都表现出了一种乐观精神,但两国之间的问题依然存在,现在还很难找到俄美关系会好转的依据。
    俄新网在其网站所作的题为“普京与克里的会见会对俄美带来什么影响”的民调结果显示,52.9%的民调参与者认为“不会有影响,因为美与俄对抗的政策是长期的”,26%认为“不会,会见只是简单地交换看法”,14.7%认为“是的,谈判好于相互批评和指责”,只有6.2%的人认为“是的,克里访俄是缓和关系的信号。”
    无疑,克里的到来“无论如何”都给俄带来了“胜利感”!其实,胜利感与胜利,安全感与安全,是两组相似的东西。人一脆弱便会变得没安全感,没安全感就会敏感,随之胡思乱想,尤其是碰到自己在乎的更如此。所以,要让自己变得独立强大起来,渴求一种胜利感。但如安全感不等于安全,胜利感感不等于胜利……忽然想起一句嗑:有一种胜利,叫装作胜利。有一种妥协,叫装作妥协。
     许多年前,里根对美苏关系评价时曾说过,“信任,但需验证。”最近,俄外长拉夫罗夫说,“对俄美关系,现在是需要验证的时候了。验证过后再看能否信任。”。现在看来,是大胆信任,小心验证?还是小心信任,大胆验证呢?这是一个问题!

克里为俄罗斯带来了“胜利感”

0

话题:



0

推荐

关健斌

关健斌

178篇文章 5年前更新

《中国青年报》记者

文章